2022年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总结

范文窝 人气:2.96W

整体推进集团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

2022年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总结

——2022年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总结

一、项目研究的背景

2002年前的两路口小学,地处两路口街道最繁华的路段,师生逾千人,是一代渝中人记忆中地标式存在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城市建设的需要,两路口小学连夜搬迁来到鹅岭正街,近20年的拆迁,没有投资,没有建设,硬件条件全区最差,我们只有每一位两路口人的苦撑。渐渐的,优秀师资相继离开,家长不愿送孩子来,好的师资不能引进。两路口小学现有的35任教师中,长病假1人,癌症病人1人,11月退休1人,近3年将有4人退休,学校整体缺人严重,教师队伍能力较差。老师们从踌躇满志,到逐渐心灰意冷,人心逐渐涣散,没有了归属感。我们的办学质量开始日趋下降。看着曾经的两路口小学辉煌不再,我们痛心又焦虑,挖空心思做了大量的努力,但每年的各项工作依然在低位徘徊。但老师们渴望改变现状的初心依然存在,行政管理人员也想通过课程改革的浪潮,改变目前的现状。

二、项目研究的目标与重点

本项目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,以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目的,以探索“整体推进集团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”为目标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,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,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。教学系统就是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,因此,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。

三、研究教学设计的具体目标

(一)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、教学观念,探索新课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;

(二)引导教师形成教学研究思路,形成科学化、系统化的教学过程;

(三)引导教师从以往的教案撰写转向有意识的教学设计研究;

(四)引导教师学习、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;

(五)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(教师发展);

(六)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。(学生发展)

(七)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高。(学校发展))

三、项目研究措施和方法

研究措施:

(一)以制度管理促进教师成长

1.加强政治理论、师德修养的学习。每周五下午,在全校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,有新教师入职,校长也都亲自向新教师介绍学校,老两路口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等,使老师们都树立起以校为荣,安心从教的思想。

2.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。教导处组织老师定期学习课程标准,研究新课标、新教材,熟悉目前教育教学前沿理论,并在教研组研讨交流。

3.加强实践研究。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至少展示一节研究课,每次研究课,组内教师和集团校指导老师从磨课,说课,展示,评课全程参与,老师们将自己平时的理论学习指导教学,使老师们在反复探索、研究、反思、实践中,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。

4.加强研训过程管理。

(1)加强听课制度管理。要求分管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80节,教导主任至少听课60节,教研组长至少听课40节,同教研组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、集团校指导教师定期听课等制度。

(2)加强备课管理。每期的寒暑假备课,要求必须要有全册知识点整理、与前后期教材同知识点的联系,全册单元教学目标等,使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将教材知识点在头脑中有体系。

(3)加强作业规范批改的管理。每学月教导处都将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,及时发现从作业布置、作业批改到作业评价中的问题,督促教师改进。

(4)加强资料收集管理。每月收集、整理优质备课资料,建立备课资源库,确保研训工作落在实处。

(二)以多样化教研促进教师成长

项目实施以来,学校采用集中学习、教师自学、网络研讨(教师博客、qq群、微信群、uc论坛等)、和集团校校指导教师、与名师面对面等方式,使教师及时了解最科学的教改信息,扩展教师知识视野,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,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,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。

(三)以专家引领促进教师成长

学校借助项目经费聘请语文、数学学科专家每周定期来校指导学科教学工作,开展特色校本教研,通过课例研究、教学专题讲座、面对面答疑解难等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使教研组内教师都能共同成长。

1.成立“两路口小学青年教师培训班”,由学校区级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龙头校骨干教师担任导师,定期督促青年教师们理论学习,做好学习笔记,撰写读书心得,积累教学故事等,使学校青年老师间形成学习的氛围。

2.成立“两路口小学王虎工作坊”,在名师的带领下,老师们开展题单式学习,在课例展示,专家指导,坊内同伴互评的过程中,老师们的教材解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。

(四)以联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

1、通过承担主题研究活动,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。学校三年里共承担了五次主题研究活动,主题从“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”到“聚焦核心素养走向深度学习”再到后来的“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力”,教师教育理念和自身素质得到显著提升。

2、形成完整的研究制度,保障课改顺利实施。目前学校已形成完整的研究制度,科学安排人员参加同盟校每次活动,三年里共参加同盟校活动32次,派出教师160人次,参与评课10人次,提供研究课例10人次,经验介绍4人次,有效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,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。

3、同盟校课例研究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。同盟校分别组织的主题研究活动、课例展示、经验介绍、专家指导等活动,为教师间互听、互评、互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。教师们积极参研,认真备课,钻研教材,精心设计每课例,真正让研究走进了自己的教学实践。研究活动的开展,不仅把教师个人自发的、盲目的探索变成了自觉的、系统的探索,而且促进了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,更新了教育观念。研究活动以其生动、具体的情景和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吸引着广大教师,是教师成为总结教学经验、探索教学规律的生力军。教师在参与研究活动中亲历活动各个环节,这使他们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研究方法,而且还能训练教学技能和操作技巧。

4、课程改革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。在研究活动中,参与者既要以实践者的踏实与勤勉身体力行,又要以研究者的敏锐和睿智发现问题、探明方向,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。研究活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又促进了教学研究的结合,教师们正是在这种共同研讨、相互切磋的学术氛围中强化了研究意识,提高了研究能力。

研究方法:

本项目以集团校教学研究活动为契机,以“学习-实践-反思-实践”为主线采取行动研究法、反思实践法、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。

①行动研究法:学校领导,教师与同行专家一起,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。在本项目研究中,通过大家的相互配合,使我校课程改革研究活动变成研究过程,从而提高研究的针对性、互动性和实效性,促进教师们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。

②反思性实践法:我们把本项目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载体,在培训的实践中进行反思,在反思后进一步实践,并不断地反馈调节,以达改进研究工作之目的。

③经验总结法:在本项目研究中,不断总结我校课程改革的好思路、好做法等先进经验,并通过项目总结会、教学论坛等方式及时与老师们交流,尽力推广。

四、项目研究思路与实施步骤

研究思路:

根据项目的研究目标,我们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思想设计模块,在每次理论学习后,马上开展实践研究,为理论找到落脚点。现将本项目的模块分为四个板块:理念更新、主题研究、专家引领、同伴互助。

第一,本项目如何根据研训目标设计研训模块;

第二,对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;

第三,围绕本项目的目标、内容、形式,通过同盟校带动开展实践研究;

第四,本项目的目标是挖掘和创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;

第五,理念更新旨在更替教师潜意识中老旧的教学模式。

实施步骤:

第一阶段(2022.2—2002.3)

1.项目组完成顶层设计,由集团项目负责人主持集中会议厘清观念,明确方向,达成共识。

2.项目组召开工作研讨会,征求集团成员校意见,形成《项目实施方案》,召开工作布置会,解读并发布《项目实施方案》。

3.各成员在项目组的指导下,基于本校实际,聚焦主题,拟定本校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活动方案

第二阶段(2022.4—2022.10)

1.集团各校依据工作计划,拟定方案,推进教师队伍工程建设。

2.项目组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项目推进。

第三阶段(2022.11—2022.12)

1.形成项目总结性经验,成果提炼、物化。

2.构建资源库,形成操作模式。

五、项目研究的保障

1.机构健全。为确保本项目研究有序、有效开展,学校成立以校长任负责人,副校长、教导主任、教研组长为项目主要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,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。

2.经费落实。充分保证项目实施的经费开支,以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。

3.创设机制。建立“多层面,多形式,多渠道,全方位”的教师培训格局,形成学校管理者、专家、教研员、教师齐参与,专题讲座、参与式研究、案例教学共运作,区级、校本培训双循环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。加大对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。

4.搭建平台。努力为教师参加前沿教育教学学习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。三年来,送出160多人次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前沿培训活动,为市区级名师班、骨干班输送学员20多人次。

5.制度跟进。项目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要使教师的研训成为一种制度,并落实实施。三年来,形成《两路口小学校本培训制度》,《两路口小学王虎工作室工作方案》,《两路口小学青年教师研修细则》等,“逼迫”教师不仅要听,还要有所思,有所悟,并促进同伴互助。

6.方式创新。三年来,学校结合校内其他活动,有计划、有组织的开展同课异构,教学论坛,网络教研,与专家对话等教学研讨活动,让项目开展不是“空对空”。

7.同盟校带动。借助同盟校主题研究活动,在联合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。

六、项目研究的主要成绩

经过一年的项目探索和实践,我们两路口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项主题研究活动,在专家的指导下,学校特色校本教研初步形成,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本项目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,教师的面貌和状态有明显变化。

(一)积极参与课题研究

1.市级课题“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”成功立项并结题申报中;

2.区级规划课题“低年级学生早期阅读的实效性研究”成功开题;

3.和兄弟学校鹅岭小学联手教育信息技术课题“慕课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研究”成功结题;

4.区级规划课题“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”成功结题。

5.教师自主参与的校内小课题3个。

(二)大胆在各级各类赛场上展风采

1.在连续两届的渝中区青年教师数学赛课中,我校青年教师都进入决赛;

2.在集团校举办的“成渝教育联动,5G智慧教研”活动中,我校教师但娜和所教班级学生展示交流;

3.作为渝中区第三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之一,近三年,我校教师承担语文、数学学科展示活动6人次,在区域展示课中评课8人次,经验交流13人次。

(三)成果物化意识增强

三年来,学校教师共有14篇论文和案例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,多篇论文,案例,教育叙事在区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。

(四)课堂形式发生变化

随着项目研究的推进,学校各科课堂教学方式逐步产生了变化。在专家的引领下,我们构建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。即:5(自主预习、提出问题5分钟);12(学生自学、小组讨论12分钟);18(展示交流、点拨提升18分钟);5(巩固练习、组内互助5分钟)的新授课教学模式。

(五)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壮大

三年来,两路口小学由1名骨干教师,发展到现在的8名骨干教师;由三年前的1名信息技术名师班学员,增加了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名班主任4名市区级名师班学员。从没有区级青年教师指导老师,到有区级指导教师和学科中心组成员。

七、存在的问题

回顾一年来的项目研究过程,我们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困惑,比如,我校班额较少,基本上是两个班一个年级,特别是数学和综合学科,一个年级,甚至几个年级才一名老师,每位老师都是满课时工作,除了固定的教研时间,平时在一起研讨学习的机会很少。另外,学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,我们迫切希望有新教师的加入。

总之,课程改革工作任重道远,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,克服困难,总结经验,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,扎扎实实做好课程改革工作。

渝中区两路口小学项目组

2022年10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