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文比赛参赛感想

范文窝 人气:2.7W

刚拿到征文通知时,我内心有两个小人在对抗。一个想:参加吧,参加吧,从写家乡开始锻炼文笔;一个想:孩子们平时写的作文不少,但讴歌家乡的却不多。从哪入手呢?有点难度!

征文比赛参赛感想

行动的强心脏战胜了畏缩心理。学生是需要点拨的,尤其是征文。平时我经常利用课文后的小练笔进行写作训练,从中我发现了一些乐于表达和善于表达的孩子,组织这部分孩子报名成为皖江晚报小记者,刚开始他们不清楚应该投什么文章,我鼓励他们从平日的单元习作入手,帮助他们完善细节,在修改中不断迸发新思路、新点子,一旦有一篇登上,孩子们的热情就更加高涨,从2023年开始,我班七名小记者中已有六人作品登出,其中五人作品两篇至八九篇不等,寒暑假里,我提前将下学期的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推荐给孩子,鼓励他们摘抄好句好段,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。部分孩子获奖,可能也是源于平时注重让他们日积月累,积累的多了,遇到征文比赛这个东风,就可乘“风”而上。

这次我联系了的八名参加皖江晚报小记者的学生家长,其中一名家长流露了畏难情绪,觉得散文对孩子有些难度。我建议从原来的文章中略作修改,鼓励他选上学校的可能也有奖。家长很重视,告诉我和爸爸一起找一找,我也将收集到的相关文章发给他们,我们大概从8点交流到了11:30,此后两日也是利用晚上的时间给他修改,文章顺利出炉。

印象中还有一名学生,他最早写的是《景色宜人的采石矶》,我认为除了采石矶,今天的凌家滩更是宣传马鞍山文化的新视点。之前我结合自己去博物馆了解的玉文化知识,让孩子们在班级做了一次凌家滩玉文化分享,我将找到的玉文化要发给她,经过扩充,内容更加饱满,以小见大,见微知著,将马鞍山的历史象征——采石矶和当代新视点——凌家滩文化做出了有机结合,家乡在不断焕发新颜,一马当先今胜昔。

“文章不厌百回改,反复推敲佳句来”。虽然我们不必做像贾岛一样推敲的苦行僧,但是每件作品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件深入人心的艺术品。

马鞍山的山,是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,马鞍山的水是“一江碧水向东流”,更有启蒙读本《千字文》,乌江江畔霸王祠,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这座小城,诗意流淌,文气弥漫。在诗歌节的平台下,在孩子们的吟咏中,我们走过李白、刘禹锡、周兴嗣漫步的古道,寻觅文人游踪,体味诗词文化,领略山水之美。

岁月留痕,记录马鞍山的山水之美,需要多留心观察,一个作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,敏锐的体察周围的人和物,妙手偶得,片语记录灵感,抽空整理思绪,适机完成作品。

现实生活中,很多孩子对写作有畏难情绪,我曾经在三年级写观察日记时,让部分孩子记录贴在树上的树木信息。在习作的起始阶段,进行图文结合的写作训练,培养兴趣,消除畏难情绪。

高年级我们将表演融入进课堂中,精读课文也可以作为写作指导。本周上《人物描写一组——摔跤》时,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兵张嘎和小胖墩,将人物动作演给孩子们看,让他们对这些动词的运用有直观的感知,从而调动他们进行动作描写的积极性。

也曾在上习作单元时,将习作与阅读紧密结合,合理安排时间,在课堂上实现小练笔的实践和展示。

当曙光再一次照耀到这些年轻的,充满朝气的少年身上时,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,用文字唱响家乡的风貌、时代的旋律、祖国的未来,在课堂内外真挚地交流中,在书本字里行间真切地体悟中,我愿做一个舵手,引领他们航行在文学这美妙的海洋中,让孩子们行驶得更开阔,更自由!